团队住进来也不做休息,迅速了解情况。一半人留守,另一半请了村民当向导,三五人组队外出,探查村落周边。
现在上海县有十一镇十一市,“市”是指集市。青龙镇是其中之一。这里地形平坦,属于长江入海口的泥沙千百年淤积而成,村落极多。
由于徒步,探查距离限制在十公里范围,主要是搞清楚青龙镇以及周边盘龙镇、唐行镇、赵屯镇的具体位置,以及散落其间的集市和村落。
道路、人口、产出、物价以及当地行政机构,这些信息在后世典籍上查不到,或者不详细,必须亲自去看一看,问一问。
团队里的明史专家最开心了,一天的信息收集就让他乐到眉毛不停的抖,叫嚷着“一日收获抵得十年辛苦,素材之多足够写十篇大论文”。
接下来三五日,团队所有人都轮流到附近村镇走了一圈,了解当地民情。所谓“士农工商”,百家百业,都要掌握第一手资料,也要实际体验一番。
初步掌握的状况让“圣光”团队触目惊心,古代的日子惨的很。
大明全国两百六十多个府州,长江下游的苏、松、常、嘉、杭、湖六州的税负占了近四分之一。苏州府一家占了近十分之一。
都说江南富庶,可这么沉重的税负压下来,底层百姓苦不堪言。哪怕日夜辛劳,耕作种植,种桑养蚕,可家家破产是必然结果。
任谁出去走一圈,进入村落和集市,看着早出晚归的农夫农妇,心情极为沉重。
现实中没有电影电视里描绘的才子佳人,没有光鲜亮丽的田园风光,更多的是破衣烂衫的穷苦人,以及他们麻木到深处的愁苦。
哪怕是所谓“地主缙绅”的日子也没好哪儿去,同样得精打细算。能大碗吃肉大口喝酒,过锦衣玉食生活的只有府城里的王侯而已。
“这还算好的。”明史专家看看现状,也没了初始的兴奋,“明末经济崩溃,整个社会运作发生了扭曲。产出少,内耗多,慢慢的走向衰亡。
今年是1616年,年初山东将大饥,有“母食死儿,夫割死妻”之语,灾民成群结队进入江淮一带,处处皆为人市。
等到五月,山东又发蝗灾,几十万饥民到处逃散,甚至引发暴动。动可以说整个国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灾难,处处需要救济。”
情况汇总,都不乐观。
抵达青龙镇的第三天,萧金浪在“圣光村”内召开全体动员大会,向所有成员通报社会情况和团队发展状况。
“我们的军事组把周围二十公里范围都摸了一遍,甚至进入上海县衙,对附近几个巡检司和税课局也拜访了一下。半年内,他们应该不会来找我们麻烦。”
这话让众人低声窃笑,彼此交头接耳。
团队内的明史专家曾经建议主动结交地方缙绅和官吏,以此获得便利。但三天的走访后,他自己都打消这个念头。
古代社会并不平等,周青峰等人去见县官还得先跪拜一场。就算是寻常小吏也骄横的很,往往在乡村势力极大,能让普通农夫家破人亡。
阶级压迫太重了。
萧金浪带队跑了十几个村落集市调研,跟上百家农户商贩沟通后,得出的结论是——不把地方上的青皮流氓,土豪劣绅清理一遍,自己这支队伍啥也别想干。
地方官员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太少,收取的税负又太高。与他们结交,性价比极低,还浪费时间。
周青峰收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带着军事组的人,对青龙镇附近进行治安肃清,把阻碍商业发展和物资流通的巡检司等单位打击一遍,并且将恶名昭彰之徒全部除掉。
老萧继续道:“对于社会治理方面,我们打算向附近的村落提供安全保障,低价乃至免费的医疗,以此提升名望,换取青龙镇的人力物力为我所用。”
对此,医疗组的李院士点点头,“团队内有五名医生,“圣光村”内有个郎中和三个学徒,还有一个接生婆。我们正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提升其能力。
近三天,我们也走了不少村子,当地人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卫生条件恶劣,皮肤病和肠道疾病极多的现象。
这些情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善,但我们带来一些止痛药物,可以暂时缓解病人的痛苦,也可以起到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