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组带来不少手术器械和药品,但总量有限,不可能随随便便给普通民众使用。他们能做的非常有限,重点在于教育。
尽量喝热水,粪便集中管理,排干死水,消灭蚊蝇鼠害。把这些事做好了,疾病能少八九成。
医疗组能敞开用的药物其实就一种,鸦片提取物。这玩意可以自己种植,种子带来了,已经在想办法培育。
此外就是奎宁之类植物矿物类药物,但这类特效药其实很少,量也不多。还有就是些传统医学的验方,经过社会主义筛选改造,缺医少药时也能用上。
医疗组已经郑重警告团队内所有人,不要随便乱吃不明来路的东西,绝对不要喝生水。古代卫生条件相当糟糕,一旦生病就很难得到治疗。
“当然了,也不用太害怕。”萧金浪对医疗的问题相当重视,毕竟这关系到大家的小命,“制药组正在忙,他们带来了多种高产霉菌,正在想办法提纯霉素。”
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自然界的霉菌种类非常多,从中提取的霉素是人类对抗炎症和疾病的重要手段。
“不过霉素的提纯非常难,所以大家没事别靠近村子的51号房。制药组把那里搞了个粗陋的无菌室,我们的小命就看他们能不能搞出高效无毒的药品了。”
会场众人都齐齐盯着制药组的七八个人,弄得他们挺不好意思。这些都是医科大学里搞科研的,擅长实验室制备药剂。
美国佬研究青霉素的时候,好歹物资供应充足。
但现在这要啥没啥,无菌玻璃瓶限量供应,酒精也是管控物资,连培养青霉的玉米浆都只有百来公斤。
“我们只能说尽力。”制药组的组长站起来表个态,“但科学发展要理性。现在的状况比想象的还简陋,制备低毒无毒的霉素类药品真的难度很大。”
通报继续……
“目前也不是没好消息的。比如机械组成功改造村里的磨坊,让它从畜力变成水力。我们已经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廉价动力。”
动力这东西,再多不嫌多。
明代以来,虽然吴淞江径流大减,但好歹还有几十米的江面,水力资源丰富。“圣光村”就在江边,甚至有个小码头,还有两艘客货小船和几名水手。
机械组是团队里人数最多的,以最快速度造了个水车出来带动村里的磨坊运转。这其中用到了不少柚木轴承和熟铁齿轮,极大降低工作量。
农村对碾米是刚需,但畜力磨坊的使用价格可不低,养一头大牲口的花费极大。有的人家甚至宁愿病死子女也不愿病死一头牛。
“圣光村”的磨坊建成当天就开始以低价为周围村民提供碾米磨面的服务。
只要水流保持稳定,柚木轴承持续润滑,渗碳淬火的熟铁齿轮运转正常,磨坊就能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
机械方面的东西是目前团队最能拿出手的。别处的磨坊碾米一斗,要收半吊钱,或者两升米。
“圣光村”的碾米服务正在做推广,价格只要别处三分之一。
碾米也是公共服务的一种,能省时省力,童叟无欺,自然会受欢迎。李院士这三日主动外出行医,自然要宣传自家一番。
乡村缺医少药,有病人要么苦熬,要么朝县城送。因病破家者数不胜数。能有一支队伍主动送医送药上门,简直是菩萨下凡。
李院士五十来岁,慈眉善目的,模样比乡下行巫做法的“神汉仙婆”还来的端庄。一般头疼脑热难不住她,孕产接生更是能救人性命。
古代造反,往往是搞点画符洗脑,治病养望的套路。就因为底层百姓实在太苦,受点恩惠就犹如久旱得甘露,感激不尽。
李院士出去跑两天,不少村民就视她如再生父母,磕头跪拜者不计其数。她说啥比什么都有用。
靠着如此连番措施,“圣光村”的名气在迅速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