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德意志有如此善意,概应我中国不可轻辱。四亿同胞凝聚一心,汇集之力量足以对抗欧洲列强。
英法美日俄德等国并非铁板一块,彼此矛盾重重。我国虽弱,也当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利益。今日之积弱,不是国人媚外之因由。”
一名管家在船上念报纸,念到一半就见袁世凯把手里的鱼竿一丢,摘下头上的斗笠摔在脚边,不耐烦的骂道:“这德国人怎么突然就怂的像软蛋似的?”
清末很多重臣是靠办理洋务升官的,典型的就是李鸿章。“圣光”降临后,这些人本质没变。
北洋军队也是靠洋人支持才办起来的,其中很重要一根支柱就是德国——北洋早年的装备和训练是德国一手包办。
袁世凯回家“养病”,就指望保住跟洋人的关系,挟洋自重。毕竟原本的清末没几个官员知道该如何跟洋人打交道。
奈何“圣光”降临,不许“中间商”赚差价,把洋买办通通踢开。团队有熟悉欧美政局的专业外交人员,比袁世凯这种二把刀更清楚外交规则。
说来很可笑,自己的东西被强盗送回来,还得感谢强盗仁慈。可收回德租界还是被中央政府当做重大的外交胜利。
谁让国家贫弱呢,弱国无外交嘛。能有这点成果,国人也是精神振奋,举国欢腾,表示认可。
只是国人认可,袁世凯就不认可了。他也某种意义上勾结内外的买办,洋人若是不够强硬,他就没了价值。
钓鱼没钓成,倒是车站的电报房派人送来消息。一名亲卫抓着电报纸,骑着马跑来送信。
袁世凯正在发脾气,见有电报来,让管家赶紧去拿。只是管家先看了电报,却犹豫的不知该不该给老爷看。
“你掖掖藏藏的,有什么什话不能说?”看管家举动,袁世凯就知道没啥好消息。他劈手将电报夺下,展开观看。
第一份消息是从海外来的,美国总统马可世表示愿意效仿德皇,考虑跟中方谈判,废除《辛丑条约》中跟美国相关条款。
“考虑”?其实就是钓鱼,背后肯定是有条件的,就看鱼上不上钩?
但国人看了消息,肯定会忽略这个词,将“考虑”当做事实,认为在德国退出租界后,美国也要让出。
不用想,官媒肯定又要将此当做外交胜利宣传一波,狠狠的鼓舞一番民心士气,强化自己中央的权威。
“怎么会这样?”袁世凯就想骂,“德国人成了软蛋,美国人也跟着怂。到底出了什么事?这些洋鬼子搞出如此大变化。”
八国联军进北京,可就在十年前啊。
《辛丑条约》,“庚子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要每个中国人赔列强一两银子。
如此奇耻大辱直接触发了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也是“辛亥革命”的根本原因。
可现在么,洋人主动废约了。中央政府脸面大增,萧金浪总统的名望绝对要高涨一波,民间对官方的怨气也能大幅消解。
想不明白,索性不想。
袁世凯准备让手下去帝都打听消息,比如问问德国公使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又看向第二份电报,是段祺瑞发来的。
袁世凯看了几句就神情大变,面容冷峻,手指因怒极而抖动。旁边的姨太太和管家都不敢出声,生怕受鱼池之殃。
看完电报,袁世凯的脸已经变成青色。他重重跺脚,破口大骂道:“姓萧的好大狗胆,竟然敢来挖我北洋的墙角。
段芝泉啊,段芝泉啊,这小子翅膀硬了,现在要飞出我的手掌心。别人高官厚禄挖他,他竟然来问我如何应对?真正该死!”
钓鱼的木船就在河边,袁世凯把电报一丢,气的跳步上岸,疾走不休。他也是上年纪的人,脚下不留神,当场摔了一跤。
管家和姨太太慌的不行,连忙上去扶,却被袁世凯气恼推开。船上仆人有识字的,瞧见飘在河面上的电报,捡起来看了眼。
美国的消息看不懂,但段祺瑞的电报却明白无误——中央政府用广东军区司令的官职引他南下。他不断然拒绝,反而发电来问。
这问的有什么意思?
袁世凯若是阻挠便显得薄恩寡义,不但拦了段祺瑞的路,还拦了整个北洋军官团的晋升之路。北洋上下都要怨恨。
段祺瑞若是忠义,就应该主动推了这门任命,让中央政府请袁世凯出山。可他发电报的意思,摆明是自己动了心,要袁世凯让位。
几个仆人碰头看了电报,明白了袁世凯大怒的缘由,纷纷摇着脑袋的叹道:“好毒啊,这计好毒。想出这种毒计的人缺大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