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瓒泰道:“现在的发动机气缸是机加工的,费时费力。帝都工业部援助了几名专家,要上铸造气缸的生产线。
工厂正在建设夜校,招募培训技工。我们有把握在三个月后‘双百’运输机的月产量提升到五十架,明年上半年突破一百架。”
有了这款飞机,通过沿途加油,帝都到上海的通勤时间能压缩到十小时。在西安建设机场,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能在两天内抵达乌鲁木齐。
“国防部正在组建海军航空兵,急需大航程的飞机对东南海岸线进行巡逻。陆军航空兵对现有三翼机也提出诸多改进目标,主要就是增大航程和载荷。
邮电、交通、民航,这些单位都急需一款装备来提高工作效率。金陵机器局必须要尽快提升产量。最好能在一年内交付所有订单。
这款运输机研制完毕后,你们要立刻进入下一个型号的预研工作。列强的航空技术发展非常快,若是不努力,今日明星过几天就要变成变昨日黄花。”
谢瓒泰听得连连点头,“我已收到杨总师关于研制下一代运输机的方案,基本延续现有机体架构,向“两百公里时速,三百公里航程、三百公斤载荷”目标攻关。
不过我们进步已经够快了,列强没那么容易追上吧?”
按照目前各国列强公开的飞机性能数据,各种业余飞机设计师并无太大进展,还在车库里造带翅膀的木头架子呢。
周青峰却摇摇头,“英国人已经给香港运了一个团的双翼机,性能比军队正在用的三翼机更好了。
我们基础还是太差,必须加快进步,需要更好的客机、战斗机、运输机。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国人继续抢占我们的领土。”
谢瓒泰顿时面露难色,“英国工业确实极强,我们人手又太少了,需要完成的型号又多。”
“放心,国家不止你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团队,还有美国华侨愿意加入。你只管设计运输机,争取日后让你的团队叫谢瓒泰设计局。”
哈哈哈……这话听来鼓舞士气。谢瓒泰身边众人大笑不已。他们看过杨总师给的方案,基本是“小步快跑”模式。
先改进发动机,采用更多气缸,更好材料和工艺,提高燃气温度,使用星型结构,加上涡轮增压。
杨总师选的活塞发动机型号是经历几十年考验的最优解,足够谢瓒泰等人在这条路上折腾十几年,一直改进。
就好比毛子用在坦克上的B2发动机。
从1935年的BT-7坦克开始,T-34、KV-1、T-54一直用到新世纪的T90上,几乎所有毛子经典坦克都在用B2改型,用了快九十年还没被淘汰。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省事、廉价、可靠,量大,维护性好,技术难度低,便于快速形成战斗力。
缺点么,就是容易形成技术依赖。
万一型号潜力挖掘到头,想要更换非常麻烦。不仅仅是开发新型号难,而是旧型号配套的生产线和技术工人乃至维护体系全部报废。
但现在“圣光”顾不上那么多,解决有无问题再说。这对周青峰来说只能是“幸福的烦恼”,对前几日抵达上海的三浦来说就是沉重压力。
作为日本被选者,三浦来上海可不来度假,更不是找周青峰叙旧,而是因为日本情报机关在上海被“圣光”一锅端,他不得不带着两名同伴冒险前来收集情报。
隔着苏州河,三浦能看到原英国领事馆的草坪上降落的双翼机。他身后的同伴试图从怀里取出望远镜,被他严厉制止。
“停下,这周围肯定有政保局的暗哨,一旦被发现,我们会死的。”三浦装作从河岸走过的路人,带着手下缓缓离开。
其追随者低头“嗨”了声,又被三浦制止道:“别说日语,别像个日本人。我们现在跟‘圣光’完全敌对,他们抓住我们会立刻处死的。”
东亚同文书院被“圣光”屠了个精光,连带遍布中国各地的日本人,不管是什么身份,除了少部分外交人员,全部被政保局以间谍身份抓了起来。
三浦还指望跟周青峰拉拉关系,在英美俄中间左右摇摆,进而建立大东亚共荣。
毕竟大英肯定会扶持日本,美国也会给日本甜头,哪怕沙俄也无法对日本造成太大威胁。只要能摆平中国……
可周青峰给了三浦当头一棒。什么一衣带水,合作妥协,都是狗屁。大家都是明牌,战略目标是明摆着的,谁不知道谁啊?
共和国政府嘴上不说,但用实际行动将日本视作不共戴天的死敌——如果说英德在欧洲还有得商量余地,中日在东亚根本没法共存。
一山不容二虎,日本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