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这世界危在旦夕为什么被禁 > 第九章 这画风不对啊(第1页)

第九章 这画风不对啊(第1页)

1917年1月10日。

莫斯科,尼古拉火车站。

这是莫斯科最古老的火车站,1844年为纪念沙皇尼古拉一世而建造。

从东方来的一辆蒸汽机车冒着呼呼白汽,哐当哐当的停靠站台。“老夫子”戴个狗皮帽子,穿了身貂皮大衣,隔着车窗观看站台,激动的搓搓手。

“好兴奋啊,能见到列宁同志了。我一定要跟他合个影,顺带详细问问他关于俄国革命的诸多谜题。

后世一定会把我跟他的谈话集整理出来,成为研究俄国早期革命史的重要材料。我还会见到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这对死敌,一定要跟他们好好聊聊,见证历史。

皇上,你说我要是问‘一国建成论’和‘不断革命论’的优劣,他们会不会当场翻脸把我干掉?”

“老夫子”一本正经的问,正拎着皮箱打扮成普通商人的周青峰撇撇嘴,“国师,如果你的判断是对的。那么列宁现在想推翻沙皇的难度极大,他们只怕没空理你。”

离开软卧包厢,踏足站台的一刻就犹如走进凛冽刺骨的冰窟。

“老夫子”明明穿了厚厚一身,却忍不住的一哆嗦。在他身前身后走出几十号中国商务人员,跟前来接站的俄国人大笑呼喊,贴脸拥抱。

站台边有十来个手持棍棒的俄国警察,斜着眼盯着从东方来的中国人。他们的灰眼珠里透着怪异的神态,鄙视和讨好混杂。

两年前,中俄双方达成协议,取消前朝所谓“中俄密约”,将中东铁路交给共和国管理。俄方只在哈尔滨保留一个铁路联络处,撤销俄租界。

这等于西伯利亚铁路直通海参崴的末端被中国人控制了,“统治东方”的梦想化作泡影,俄国人自然不高兴。

但正因为有中国,日益提升的铁路运量又给俄国带来不菲的收益。

为了保障运力平稳,其铁路部门青睐大马力蒸汽机车,并私下雇佣了四五万中国工人对铁路沿线进行维护和运营。

但这些中国工人并不是零散雇工,而是有专门的外包公司组织,背后是国防部对外军事情报局。

几年来,很多俄罗斯媒体注意到自家铁路大动脉上的异状,不断发文向政府疾呼,重视亚洲领土被中国人渗透的现状。

按照报纸上的描述,中国雇工从哈尔滨出发,目前已沿着铁路线出现在鄂木斯克,明面上在维护铁路,实际上攫取铁路沿线的利益。

中国雇工将正被淘汰的蒸汽拖拉机运到远东开垦农田,在铁路沿线铺设从美国运来的窄轨小铁路,砍伐西伯利亚的木材,挖掘俄罗斯的煤矿。

渗透而来的中国人数量绝不是四五万,至少是四五十万,已经建立起十几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大型城镇和村落。

更可怕的是铁路沿线的上千个俄国居民点正面临中国人的入侵。廉价商品是他们跟当地居民拉近关系的最佳武器。

这些中国人往往在夏天出现,并在当地定居工作,完成一季小麦的种植后,冬天则带着收获乘坐火车返回中国境内,躲避严寒。

这种便利让当地人妒忌,不少姑娘甘愿与之通婚。

不少正直的俄罗斯人企图阻止这种卑劣的行为,却发现对手带着武器,难以驱逐。除了贪腐官员的钱包因此装满了金卢布,俄罗斯没能为此有任何收益。

也许再过五十年,远东将彻底脱离俄罗斯的控制——类似传言和报道像凛冽的寒风在全俄扩散,莫斯科尼古拉火车站更是此类信息的集散地。

站台的俄国军警每天都能看到来自东方的中国人踏足莫斯科,看着中国货物填满俄罗斯主妇的橱窗。

这期间有些俄罗斯女人的心灵和肉体也被填满,这很正常。

至于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对居住在城市的俄罗斯人来说也很陌生。可自家女人被异国男性拐走的消息总是能引发强烈愤怒和排斥,是以军警的脸色能好看才怪。

但中国人是带着商品和金钱来的,他们的出现大大激活了城市的活力。同样的商品,中国货就是要比毛子货好用些,万里迢迢的运来反而更便宜。

莫斯科的官员也盼着中国人来,虽然他们打着贸易保护的旗号,禁止中国商品正常流通。但这不过是为了控制销售渠道,逼着中国商人向自己行贿而已。

站台上俄国军警每天都能收一笔人头费,其热情和祝福都是花钱换来的。

周青峰和“老夫子”没跟商务人员在一起,他们独自离开车站,前往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

两人的前来并不公开,使馆只为他们在红场附近的阿尔巴特大街寻了一处居所,其他一概不过问。

“听说普希金故居就在附近,他老婆号称俄罗斯第一美人,有空可以去瞧瞧。”

“老夫子”站在俄式建筑的二楼玻璃窗前。街道上飘着雪花,时不时有叮当响铃的电车经过。

周青峰摊开使馆给的城市地图,沉声道:“一战没有爆发,俄军没有遭受重创,更也没有任何厌战情绪,反而对沙皇更加效忠。我想不出列宁有什么办法破局。”

“老夫子”也叹道:“俄共“布”从1905年就搞了莫斯科起义,但只坚持了9天就遭到血腥镇压。

此后十来年,列宁每年都宣布“革命高潮到来”,到处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但回回都失败。

这其实有点像孙大炮,每次都鼓动别人去送死,每次都溜的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