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飞行员在h-11上扮演的主要角色不是操控者,而是监视者。
更让周霖枫等飞行员感到郁闷的是,即便是“监视者”,也只能面对仪表盘。为了尽量提高隐身能力,h-11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座舱”,飞行员就想坐在牢笼里一样,只能通过安装在机身四周的传感器了解外界的情况。即便在起飞与降落的时候,也只能通过前面那扇面积不到半平方米的小窗户看到外面的跑道。飞行期间,飞行员看到的不是外面的天空,而是屏幕上的各种飞行数据。
越是无聊,时间过得越慢。
当表示在5分钟后到达攻击点的红色灯光亮起的时候,周霖枫觉得过了好几天。
实际上,机群才飞行不到1个小时!
北京时间,7月31日0点15分,12架h-11到达莫塔马湾(位于安达曼海北部,伊洛瓦底江口与德林达依海岸之间)上空。
随着邹宇杰上校驾驶的长机投下携带的弹药,另外11架h-11在2分钟内投下弹药。
轰炸行动有条不紊的开始,有惊无险的结束。
除了投弹时轰炸机明显向上蹿了几下之外,周霖枫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12架轰炸机上的24名飞行员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乘坐”h-11返回双柏空军基地。
当然,邹宇杰与周霖枫并不知道,他们打响了蛮度战争的第一枪。
轰炸机转向返航的时候,144枚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正在向数百千米外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飞去。
因为攻击目标分散在南北长达数百千米的多个岛屿上,所以144枚导弹的飞行线路并不完全一致。攻击近处目标的导弹下降到100米高度时沿着s型航线前进,以便在飞行途中消耗更多的时间。攻击远处目标的导弹则上升到5500米高度,沿着笔直的航线南下,以便缩短飞行时间。
按照要求,144枚导弹必须在同一时间(误差不超过10秒)击中所有目标。
看上去很麻烦,实际上没有任何难度。
导弹需要的火控数据由轰炸机上的计算机输入,飞行员只需要提供目标情况、击中目标的时间等几项关键数据,计算机就能得出最理想的飞行弹道。也就是说,飞行员连最基本的工作都省去了。
虽然144枚导弹并不多,但是对于首轮轰炸来说,足够了。
也就在h-11机群返航的时候,第二支轰炸机群沿着同样的航线到达莫塔马湾上空。
这是一支由24架h-9b组成的机群,它们的任务是在h-11发射的巡航导弹摧毁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防空阵地、通信指挥设施之后,对岛上的空军基地、海军基地等军事目标进行轰炸。
为了达到最大打击效果,h-9b没有携带空射巡航导弹,而是带了更多的滑翔炸弹。
因为没有为h-9b机群安排护航战斗机,所以轰炸行动必须在第一枚导弹落下后5分钟之内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赶在蛮度的战斗机起飞之前完成轰炸,至少得赶在蛮度的防空战斗机赶来之前转向返航。
难度不小,步调必须高度一致。
为了支援h-9b机群,一架从泰国甲米机场起飞的预警机正在普吉岛西面大约150千米处巡逻,用其探测距离高达650千米的雷达监视着正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空巡逻的那几架蛮度战斗机。
北京时间0点35分,第一枚空射巡航导弹进入蛮度领海上空。
虽然导弹具有不错的隐身效果,但是其高速飞行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仍然暴露了行踪。
5分钟后,预警机发现了正在紧急起飞的蛮度战斗机。
0点42分,h-9b机群开始在距离北安达曼岛大约150千米处投弹。
仅仅用了3分钟,24架轰炸机就投下了携带的数百枚超远程滑翔炸弹,随即转向往北返航。
此时,蛮度部署在北安达曼岛上的防空警戒雷达已经被巡航导弹摧毁。
0点45分,这一刻被写入历史。
蛮度战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