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将军,听你的意思,你这是想隐退吗?”
伍子胥一听孙武所说,也是心里有一种失落,也知道此时再提反而适得其反,他知道孙武好意,也只得无奈一笑,把话题顺势转移。
夫差也是一下停了下来,看着孙武。
“回王上,回相国大人,犬子明儿之妻三日前在军营之中诞下一子,一直还未向王上汇报。
老夫年岁已大,早年得伍兄举荐,得先王信任,在吴国谋得一职。
大半辈子戎马生涯,历经大小百战,歼敌无数,却也罪孽重重,致万千百姓流离,此时想起也是心有余悸。
而现如今通过此战,王上也深得老夫兵法之要,能各进退之法,临场应敌已动用自如。
所以老夫回吴都之后就会向王上正式请辞,告老还乡。
正所谓落叶归根,一个人离开的久了,在暮年之时,只想过些安闲的日子,也可修身养性,以赎半生之杀生伐之罪,孙还望王上成全。”
孙武说得十分诚恳,语气里带着一种荣耀之后的落寞。
夫差一听,心里还是有些不舍。
可他也知道孙武其实早有去意,三年前吴王阖闾死后,就曾向夫差提出过辞呈,而夫差希望孙武能辅佐于他,到打败越国,为他的父王报了仇之后再行准孙武的隐退之求。
此时听孙武再次提及,已没有阻拦的理由了。
“明兄得子,实在是喜事。
明兄原先一直是本王的副将,对本王一照顾有加,待加到吴都,定当赐之重礼。
只是孙爱卿为何如此匆匆,此时越国之危已解,我吴国正是大展宏图之时,难道爱卿不愿意与本王目睹吴国之盛吗?”
夫差心里明白却还是有些一问。
“回王上,事不可极,老夫能看着王上打败越国,心里也已满意了,也对得起先王在天之灵。
况且现在又喜得一个孙儿,正是双喜临门,若再不知足而退,怕是会有负天地之恩,所以三思之后,觉得也到了休养之时。
若将来吴国强盛,孙武自然心里也会十分宽慰。
老臣在吴国扬名,也归于吴国而隐,这也是鬼谷先生对孙某的期盼。”
“既然如此,那本王也不强留爱卿,三年前本王就答应过爱卿,虽然本王不舍爱卿,也不舍这么多年传艺之情,可本王却也不会做无信之人,希望将来有一日能再次拜会恩师。”
夫差说完,也是对着孙武一揖,不失身份。
可伍子胥的心里却了十分悲哀,看着孙武能功成身退,心里也是十分羡慕,同时也为孙武而高兴。
他其实他也想过退隐,而且此时楚国已沉冤了当年伍氏的冤屈,可对于伍子胥而言,却难释其怀。
他不像孙武一样,可以落叶归根,他伍家在楚国已无半分田地,更无半分房舍,他的根不知又在何方。
再想起王禅与他初次见面,也就是六十寿辰之时的观相之说,他的寿辰也只有一年时间。
他退隐与否,其实已没有什么意义。
而且他的儿子一众家眷也早作了安排,与孙武一样迁到了齐国,此时连化蝶都不在他身边,他就显得更加落寞了。
听了孙武之说,也是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而三人都各有心思,此时行军之路,到是凭添了几分愁绪,也带着几许悲凉。
【作者题外话】:这一长章把吴越的事算是作了一个交待,也算是暂时的完结,本书从吴越开始,最后也会在吴越结束。
后面还有两部分,分别是齐国与晋国,到最后吴越再战,夫差自吻,范蠡归隐,西施失踪,而男主自然也归隐山林,从吴国开始,也会于吴国结束,后面的章节,又该回到鬼谷王禅身上了,只是也到了第二部分的收尾了。
还望读者们持续追读,跟得紧一些,与本人共同书写这一段曲折而伤怀的春秋故事。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