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斥死亡的陷阱。
一剂外表光鲜、味道甘甜,却能让人窒息的毒药。
是那种让人几乎反应不过来的反直觉之毒。
如果巨龙是从南边过来的,并试图靠近洛瑟恩,在这个过程中,城墙防御体系会立即展开反击。在最初的时候,它确实会取得优势,这是毫无疑问的。两层高矮不一的城墙,像是精心雕琢的陷阱般对接着,远程投射火力排布得密不透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一轮的箭雨足以让空中的目标化作筛子,第二轮的弩矢几乎能在空中接力。在那最初的片刻,巨龙会被迫抬头、翻身、偏航,似乎一切都在向防御方必胜的方向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局势就会悄然反转。优势会被缩短,平衡会被打破,而最终,巨龙会完成反超。
这不是假设,而是推演中的定论。
这就像某些比赛中,某一方的阵容在最初的时候可以取得优势,但到了某个时间点,随着对方阵容开始发力,随着后期、后手角色登场,原本领先的一方就会发现,渐渐地打不过对方了。
是的,前期阵容对上了后期阵容。
而城墙之战的关键时间点,就在那一刻,大量巨龙顶着箭矢,出现在城墙上方的那一刻。一旦巨龙出现在城墙上,一切都结束了。
龙息将毁灭一切,灼热的火焰会将士兵、远程武器、城垛、旗帜全部焚烧殆尽。
那种热,不是人能承受的;那种光,也不是凡人能直视的。
只需要几次吐息,整个防线就会化为焦炭。
部署在城防体系的红龙军团是按梯队进场的,俗称『添油战术』。没办法,城墙的长度和宽度摆在那,实际情况摆在那,一口气容不下那么多人和器械。空间有限、通道狭窄,弩炮与龙裔的身形都太庞大了。
哪怕是再精密的调度,也只能一波接一波地往上送,只能一波接一波往里填,上一队报销后,下一队去补位,不停的往里填。每一次推进都像是将燃烧的火焰往油锅里泼,每一秒的坚持都要伴随鲜血与火光的代价。
而一旦巨龙就位……
这怎么填?怎么补?怎么顶?根本没法顶。
这就好比在武装直升机的眼皮子底下,把没展开的防空机枪架设在射击点上,对武直展开射击。这就好比在武直的眼皮子底下,将单兵防空导弹或是火箭弹,扛在肩上,对低空盘旋的武直展开射击。
那种荒唐感,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某种恶意剧本的安排。
武直前排的火控瞎吗?下面的机炮没弹药了吗?而且这还不是一架、两架,是一个庞大的飞行编队,是那种遮天蔽日、排山倒海式的覆盖攻击。
场景和背景切换,同样如此。
而且巨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直,武直无法落地,但巨龙能。巨龙能堵在通道的出入口,对通道内部喷射龙息,用尾巴、爪子清空战位。
那种场面不是战争,是屠宰。
就像某些游戏,占据绝对优势后,堵在出生点和刷新点揍对方,连反击的机会都不给。
简直蠢到没边了,真成添油了,真成在送命。
在模型建立并开始运转后,参谋们不信邪,试图优化城墙防御体系的部署,试图布置更多的弩炮,试图部署施法者。有人提出调整角度,有人建议改变阵列,有人主张分散布置,最终进入了经典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状态。
一开始还想着是精密运算、理性推演,到后来就成了混乱试错、逻辑崩塌。
当和面和到顶点时,巨龙的优势和数量是被抵消了,但也违背了初衷,彻底变成了另一种无意义的对抗。
杜鲁奇也不是阿苏尔,面对的敌人是从海上来的,但又不是。杜鲁奇不需要,也不想在城墙上展开血战。如果城墙上的战斗陷入焦灼,杜鲁奇方必然要承受大量的损失,虽然这么做巨龙也会遭受大量的损失,也就是兑子,但这样的兑子毫无意义。
更糟的是,这样做会出现另一个杜鲁奇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那就是巨龙无法承受伤亡,最终离开了,洛瑟恩之战草草收场。
一场本应辉煌、完美、载入史册的胜利,就这样因为节奏失误、策略错位,变成了一场无疾而终的消耗战。
在这场战役中,杜鲁奇打的是后手,真正的杀招位于天空,而不是地面。地面只是引线,是掩护,是诱饵。杜鲁奇要的是巨龙进入洛瑟恩上空,要的是巨龙与地面展开战斗,让巨龙降低高度,让地面部队缠住巨龙。
如果巨龙还没进入洛瑟恩就离开了……那整场设计、整套节奏都完蛋了。
追击是可以追击的,但飞行生物和突袭舰不是性能优异的飞行器,俯冲和飞行速度是有限制的,生物结构和材料是有限制的。虽然有魔法加持,但魔法再强,也架不住空气阻力和肌肉疲劳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