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胞吐:
有些病毒是穿越高尔基体复合物或粗面内质网的膜出芽,病毒颗粒而后进入空泡,再移入胞浆膜,与之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如:黄病毒、冠状病毒、动脉炎病毒及布尼病毒。
第三节病毒的遗传与进化
一、突变
1。概念
①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数以亿计的子代病毒颗粒,其中可能出错称之为突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②基因组中核酸碱基顺序上的变化,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2。突变的两种结果
①大多数突变对病毒本身是致命的,不再具有存活或复制的能力—致死性突变
②极少数能适应环境选择的突变—非致病性突变
3。突变的种类
3。1基因组变异:
(1)点突变(氨基酸兼并性→影响不大)
(2)缺失或插入:如AIV、FMDV
(3)回复突变与抑制性突变
(4)缺损型干扰(DI)突变株:
①突变的一个特例
②大多数病毒均能产生DI突变株。这些突变自身不能复制,只有在亲本野生株作为辅助病毒存在时才能复制,但它又干扰亲本病毒的复制,导致后者数量减少。
③已知所有RNA病毒DI颗粒均为缺失突变株。
3。2表型变异
病毒颗粒的理化特性或复制性质的改变
①空斑变异株
②抗体逃避变异株
③条件致死性突变
宿主范围突变株
温度突变株:包括温度敏感突变株和冷适应突变株。
4。突变率
①DNA病毒基因组复制有校正功能,与宿主细胞DNA突变率可能相同,每个核苷酸(即核苷酸复制周期)以10-10~10-11的频率发生复制错误。
②RNA的复制缺少校正机制,其核苷酸替换率高于真核细胞DNA约100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