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刘翠的家人则收到恐吓,不敢再作证。
我闭上眼睛,周慧的面容浮现在黑暗中,她最后的笑容与此刻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弱者的呼喊被淹没,加害者反而赢得同情?
我决定不再坐以待毙。
我开始整理所有证据,从周慧的病历、聊天记录到她最后的录音——那段她哭着说自己害怕回到那个家的声音。
我还联系了周敏医生,她愿意提供专业意见,证明家暴与精神创伤的关联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二审的日子越来越近。
我几乎住在了律师事务所,每一份证据都反复推敲,每一个可能的质疑都提前准备好应对。
那天晚上,我再次梦见周慧。
她依然那么美丽,穿着我们大学时的情侣装,笑着说:"
阿颖,你看,连你都结婚了。
"
然后她突然消失了,只剩下一片血迹。
我惊醒,发现枕巾早已湿透。
我打开电脑,发现了一个匿名论坛帖子:"
陈博文家暴案真相调查"
。
发帖人列举了种种证据,指出陈博文有长期家暴史,还曾因骚扰女性被警方约谈。
更令我震惊的是,有人在下面回复:"
我认识他,他在医院工作时就经常骚扰女同事,莉莉只是其中一个。
"
第二天一早,我按着地址找到了发帖人——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自称是陈博文以前的同事。
"
我知道这个案子后,回想起以前的事,"
他低声说,"
陈博文在医院时就名声不好,经常言语骚扰女同事。
莉莉只是其中之一。
但他手段高明,懂得包装自己,大家都拿他没办法。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向他道谢,心中却燃起一丝希望。
如果能够让这些证人站出来,真相就有机会大白。
然而希望很快破灭。
两周后,法院宣布维持原判——死缓。
陈博文被判终身监禁,但不是死刑。
法庭认为"
证据不足,存在疑点"
,而陈博文坚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