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周硕已经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哲学体系。
可以说,周硕在上大学的这几年里,确实获得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周硕自己看来,完成这几部专着之后,他对文字的掌控力简直到达了一种恐怖的程度。
他写的文字简单朴实,却有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
简简单单几笔,就能勾勒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寥寥数语就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
留白的艺术,更是有如神助,只需要随意落笔,那些情节和语言就会在他手中自然而然的倾泻而出。
他如今的笔力即便不及莫言、余华这种顶级作家,但肯定是要比金庸强,和还珠楼主并列的。
因此,周硕其实一直有着一种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的欲望。
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肯定都会有这样表达创作的欲望。
但周硕的起点实在太高了,因《滕王阁序》闻名天下,《少年龙国说》《沁园春》《竹石》《致橡树》等诗词名篇广为人知,《小王子》更是让他一跃成为世界级文坛大师。
他的名气太大,搬运的作品水平太高。
为盛名所累,他还是不敢随便创作。
因为他的作品一旦失败,很容易被人家说江郎才尽。
所以,他才尽量选择这些进过市场考验的,成熟的作品改编。
“这就当是为自己积累经验吧……”周硕在心里为自己打气,“我总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伟大的作品的。”
……
《龙族3:黑月之潮》的上册的发布,反响并不是十分剧烈。
因为剧情刚刚展开,还没有到达高潮。
反倒是之前的大讨论和“造谣《龙族》被判赔偿七十万”的热搜,为《龙族3》增加了不少销量。
除此之外,八月份其实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由龙国宣传部、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人民文学》、《龙国作家》等权威刊物承办的“盛世华章·庆祝龙国建国两百周年全国文学大赛”,终于落下帷幕,宣布了评选结果。
这次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也将在九月份集结出版,为十月份的祖国两百年诞辰献礼。
周硕的《我爱这土地》,毫无疑问的在诗歌组摘下了特等奖的桂冠。
此诗也随着获奖名单,一起公布。
对于这首感情真挚的爱国诗歌,文坛和主流媒体们,当然是丝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的。
《龙国日报》在文化版头条刊发了着名文学评论家陆明远的专评,这位文坛泰斗写道:
“读罢《我爱这土地》,我仿佛看到了已故诗人陈慕华在《故土之恋》中那般深沉的情怀,却又蕴含着新时代的蓬勃朝气。周硕将个体对家国的眷恋,化作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般质朴而震撼的叩问,这是对龙国现代诗歌最动人的当代回响。”
《文学评论》杂志执行主编林清源撰文指出:
“从《少年龙国说》的激昂文字,到《神雕侠侣》中‘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江湖气节,再到如今《我爱这土地》的深情告白,周硕始终在用不同文体探索民族精神的内核。这首诗最妙处在于,它既延续了‘新诗运动’以来的抒情传统,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意象表达,实现了民族精神与现代诗艺的完美融合。“
《文艺报》的评论尤为深刻:
“当不少诗人沉迷于个人情绪的呢喃时,周硕以‘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彰显了文学工作者的社会担当。这首诗与《少年龙国说》一脉相承,都展现了青年一代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的自觉,这正是新时代龙国文学最可贵的精神品质。”
着名学者王清在《当代诗坛》上分析道: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样的诗句,其精神内核与我国新诗运动先驱林秋‘零落成尘犹护根’的千古名句一脉相承。但周硕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这种奉献精神升华为更具现代性的生命观照——个体消亡不是终点,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参与民族生命的永恒循环。这种哲思既延续了《神雕》中‘侠之大者’的济世情怀,又展现了新时代作家对传统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龙国作家协会主席沈文更是在获奖作品研讨会上动情地说道:
“当我第一次读到《我爱这土地》时,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一句,道尽了我们这一代人对祖国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周硕这位年轻作家让我看到了龙国文学薪火相传的希望。他在《少年中国说》中展现过少年意气,在《神雕侠侣》中诠释过侠者担当,而如今在这首诗里,他用最质朴的语言完成了对家国情怀最动人的表达。这首诗必将像春天的种子一样,在无数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
在龙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围脖上,一位ID为“铁路工人老张”的用户发布了一条长文,配图是晨曦中绵延向远方的铁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今天值乘K238次列车停靠小站时,我在站台报刊亭买了一份《龙国日报》。读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句时,我的手一直在抖。三十年前,我的父亲——一个老铁路工人临终前,用满是老茧的手握着我说:‘儿啊,你要把火车开好,替爹多看几眼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