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苏联在谈判桌上气势汹汹,加上外在所表现出来的强大,令整个世界都相信苏联在战后是真的强。
可以和美国争一哥的那种强!
他表现的越蛮横,胃口越大,美国和英国就越相信苏联底气足,敢狮子大开口。进而在权衡自己的实力之后,于某些问题上让步或者是协商。
事实上苏联在战后起码要虚弱十年,这个虚弱不是指经济或者国力,就纯粹指人力。二战打光的人力,至少要十年才能够恢复到能够补充的地步。可能要二十年,才能够让苏联再打一次世界大战。
那我怕啥?有种你就真的来打啊。反正美国一亿冒尖的人口,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损失。整场二战下来也就是战死了四十万,而且士兵退役之后,还来了一次婴儿潮。真要比人口的话,苏联绝对比不过美国的。
全力动员起来,美国拉个两千多万大军,只是等闲。
“现在需要倚重俄国人的军队,有所妥协也是可以的。但我们不妨先用某个无关紧要的地方,作为试探。“奈尔脑子里面过了一遍,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
“你是什么想法?“威尔基正发愁呢,自然愿意听奈尔的意见。
“芬兰在本次战争中的定位,以及战后的处置问题!“奈尔直截了当的指出了一个国家。
在抗击苏联入侵的战争中,芬兰是遭受侵略的国家,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德国入侵苏联的战争中,芬兰又和德国站到了一起,协助德军进攻列宁格勒。
以目前的国际局势和正邪大义来看,芬兰就是邪恶的轴心国集团一份子,属于罪恶的入侵者,需要遭到打击和惩罚。
芬兰人自己肯定很委屈,好容易从沙皇的残酷统治下解放独立,却又被苏联盯上。小国的悲哀无法言喻,且不做评述了。
刚刚通过赫尔之口,在座的几人也得知了苏联的条件。不仅仅是在苏芬战争中所掠取的芬兰土地不可能归还,芬兰还得割地给苏联。
于苏联而言,这地方其实只是一个并不算主要方向的势力拓展范围。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反正芬兰也无力抵抗,没有德国小胡子撑腰了的。
那假设美国愿意拉芬兰一把呢?
奈尔的建议很直接,芬兰虽然国小民弱,可是其位置却靠近苏联,但又不是主要的战略方向。美国可以从芬兰着手,试探苏联人的底线。
毕竟奈尔笃定苏联外强中干,在座的威尔基、赫尔等人却都觉得苏联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美军未必能够在将来的某种场合中,迅速的击垮苏军,并攻占莫斯科。
所以奈尔需要一个点,一个让威尔基等人瞧出苏联其实并不是那么强的点。
咱们别的不干,就逮着芬兰这个点来干。首先是芬兰不再割地,苏芬两国的边界,恢复到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的《莫斯科和平协定》所规定的边界。
但美国会出面监督芬兰,将在苏联犯有战争罪行的战犯,移交给苏联当局审判处置。其余的芬兰军队,则由美国出面收容和处置。
芬兰也需要赔偿对苏联造成的各种战争损失,具体的数额多少,可以在芬兰新政府建立之后,由美国仲介,来进行一场协商。
以上均达成实现之后,美国、苏联和英国,都要承认芬兰为永久中立国。禁止加入任何的协定和组织,禁止接受任何一国的保护,禁止发起和参与任何的同盟,禁止单方面决定接受任何一国的援助和支持,禁止对外施行带有政治目的的输出和支援。
美国、英国、苏联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中,所有的国家都不能在芬兰境内派驻任何武装力量,包括且不限于将来所发展出的任何类型的军事装备。
且芬兰本身,也要解散一切军事力量,放弃所有军事装备。美国、英国和苏联,则负责为芬兰提供安全保障。
最后,在芬兰恢复君主政体!
就是要在苏联旁边,恢复一个君主制国家。你觉得再碍眼也无所谓,越觉得他不可接受,越看不惯才好呢。就是要靠这个东西,来试探苏联方面的反应。
既不触及苏联的大利益和大底线,又能一再的试探苏联的强硬是否属实。
“芬兰哪来的国王?”威尔基和赫尔对奈尔的这个建议,似乎是有些认可的,但是芬兰以前明明是大公国嘛。
沙皇还兼任芬兰大公,直到一战爆发后,沙皇俄国走向灭亡。
“其实有的,只不过好像已经去世了。“奈尔挠了挠脑壳
瓦伊诺一世(1868年5月1日-1940年5月28日),芬兰国王。德国黑森-卡塞尔王子,全名为弗里德里希·卡尔·路德维希·康斯坦丁。黑森-卡塞尔伯爵弗里德里希的第五个孩子,母亲为普鲁士公主玛利亚·安娜。
1918年8月,芬兰议会投票选举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为国王,王号为“瓦伊诺世"。10月9日,芬兰议会向弗里德里希·卡尔发出了邀请函
但是11月11日德国战败投降,由于担心协约国不同意由德国人担任芬兰的国王,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先是推迟了前往芬兰即位的日期,后又于12月14日通知芬兰人,他决定不接受王位。芬兰的君主政体仅历时两个月便告结束
“他有合法继承人?”赫尔略显惊讶
“据我所知,似乎是有的。“奈尔来前并没有特别专门准备,只是以前在设计欧洲君主大回潮的时候,了解过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在哪儿?”
“在哪儿其实不重要,因为那位似乎是纳粹党员。“奈尔说得就是所谓的芬兰王储沃尔夫冈·莫里茨(Wolfgang·Moritz,1896年11月6日-1989年7月12日)。
这位老哥不仅是纳粹党员,还是纳粹特别行动队的上校,手上血债不少,实在是对难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