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有专门协调工农业发展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发挥到最大优势。连外国投资都受其“引导”,强调有序竞争,合作共赢。
七年间,中国经济规模翻了四倍。其中工业产值占比由不足百分之五提升到百分之二十,是原来的近三十倍。
现在俄共“布”搞革命要跑到中国去取经,学习如何发动群众,如何组织斗争。但中国经验对俄国人有不太适用,反倒是东南亚十几个党组织在土共指导下发展的风风火火。
列宁在跟德皇谈话时,少不了要向王外长表示感谢。几年前土共向俄共“布”提供了不少信息,挽救其许多高级领导人。
“我们目前在圣彼得堡的各家工厂发展了五万多名党员,军队内也有很多同情者。只要俄共‘布’能夺取政权,一定向中德兑现相关承诺。”
列宁在向巴泽尔一世和王外长打包票。
后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表示赞许——“十月革命”本来就在1917年的年底发生,俄共“布”这帮人是来打秋风,要援助的。
普大帝站在代表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地利益的沙皇一边,这些年也带动了俄国工农业的大幅发展。像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工业城市受益匪浅。
俄国钢铁产量从原来的四百多万吨提升到一千多万吨,还是比中国多。其工业人口数量翻倍,受教育人数增加百分之五十。
俄国国力提升的同时,俄共“布”的势力也随之增加。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没能爆发,但列宁还是等不及要夺权。
现在能帮俄共“布”的只有中德。
列宁为拿到援助,向中国许诺建立布尔什维克政权后将撤销沙俄和中国前朝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将两国边境恢复到1689年《尼布楚条约》时状态。
中方对此打个哈哈,表示谨慎欢迎——就是觉着还不够,且怀疑列宁的诚意。
列宁则向德国保证,夺权后将建设从巴库到巴统的输油管,通过黑海到罗马尼亚,向德国敞开供应石油。
德国为了石油的事烦得要死,现在它的主要石油供应还靠中国控制的“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
之所以急着搞“高压输变电”,本质还是德国“多煤缺油”。
相比之下,中国原油产量从原来的几乎为零,一路跃升到年产两百万吨。从美国搬来的石油开采和冶炼设备基本建成,并努力进行国产化。
这产量虽然还没办法跟美国的年产超过三千万吨比,但好歹能满足中国自己的大部分需求。
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工业。巴泽尔一世恨不能一路吞并捷克、奥匈直到罗马尼亚,然后把军靴踩到波斯湾去。
现场三方笑意融融,背地里各有算计。中德对俄早有协调——沙俄不好,苏俄更不好,谁弱帮谁。
其实俄国现在想造反党派不仅仅有俄共“布”,乌七八糟的人员特别多。俄共就还有个搞资产阶级改良的“孟什维克”呢。
对于这些党派,中德都进行接触,并给与必要支援。目前来看,列宁指挥的“布尔什维克”势力最强,但没有压倒性优势。
按照“圣光”内部意见,中俄在东北的边境线恢复到《尼布楚条约》时期是远远不够的——俄罗斯就应该是个欧洲国家,中国的边疆应该拓展到北极圈。
俄国在亚洲的部分压根没啥人口,中亚的几个“斯坦”还是贫穷落后的部落,这些地区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没道理把这些留给毛子。
德国则想把边境线推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线,中间留毛子当缓冲带就行。其他的就各看本事去抢,谁抢到就是谁的。
对德国佬这种想法,“老夫子”的评价是“修理工巴泽尔阁下脑壳有包”。
中国抢的都是人口稀少的落后地区,或原本就是中华文化圈辐射范围。国家有足够体量和文化优势,对这些地方的改造成本很低。
可东欧早就形成民族国家意识,人口又多,怎么可能融入德国?其改造成本极高,光是语言就好几种,根本没法同化。
“老夫子”给德国开的药方是跟法国和解,建立“欧盟”。除此之外真没别的好路子。想靠战争扩展边疆的想法在欧洲压根行不通。
光是个“大波波”就够巴泽尔头大了。
但中德目前属于“不是盟友的盟友”,紧密合作才是正经。德国佬要朝错误的方向跑,中国若是贸然去劝,巴泽尔说不定还不高兴。
所以王外长只是笑笑,不多说话。
巴泽尔一世则意气风发,“各位。这座输变电站无意是巨大进步,但它实在没什么好看的。随我去附近的装甲兵训练场吧,看看德意志最先进的装甲战车。”